亚视与TVB抗衡的10部剧,第一部就打的TVB改编规则
或许不少人还记得,当年万人空巷追港剧的时代,不同于TVB的短平快,那时亚视的剧以高投入高质量著称,有多高呢?第一部就打的TVB改变规则,还有几部亚视剧,光是外景已经是TVB可望不可即的存在,今天我们来介绍这些王炸剧,带大家重温当年的精彩时光。
或许不少人还记得,当年万人空巷追港剧的时代,不同于TVB的短平快,那时亚视的剧以高投入高质量著称,有多高呢?第一部就打的TVB改变规则,还有几部亚视剧,光是外景已经是TVB可望不可即的存在,今天我们来介绍这些王炸剧,带大家重温当年的精彩时光。
该剧由王晶导演,算是其的巅峰期作品。故事主要以利兆天与明智杰两兄弟之间的斗争线为主。本片在豆瓣评分8.1,也是不错的商业剧,据说当年最高收视率达50%。
香港ATV亚洲电视台(简称ATV)是全球首家华人电视台。1957年5月正式开业之时名为“丽的映声”,1973年起改为无线免费广播,更名为“丽的电视”。之后公司曾多度易手,1982年9月改名为“亚洲电视”。
而这一次亚视的股权和管理层的变动首次有了内地人的身影,大量中国大陆商家入驻,刘长乐联合封小平、黄保欣等人得到亚洲电视46%和5%的股权,总价7亿港币, 黄保欣出任董事局主席。
在林百欣的主政下,亚洲电视在节目制作上,实行一连串的改革和突破,为亚视带来宽松的创作空间,在亚视众人的不断努力之下,精彩节目不断涌现,运营状况连续好转,终于在1996年转亏为盈,拼得1200万元的纯利。九十年代期间亚视还曾与大陆的电视台进行过多次合作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香港的两家免费电视台,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,都经历了各自的辉煌期,但在大部分时期,亚视的收视率始终无法动摇TVB的地位。有人将此现象归咎于“惯性收视”,意思是说观众习惯看无线电视而不转台,但也没有具体数据支持此论调。
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,香港电视工业正和香港的经济一样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。那个时代香港的电视剧工业人才济济,香港两大商业电视台丽的电视(即亚洲电视)和TVB正是旗鼓相当的时期。
该剧集融合了历史、家庭、爱情、友情等多种元素,剧情紧凑、层次分明,加上一流的演员阵容和出色的制作水平,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。
能够出生在八九十年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。那个时侯正是处在承上启下,辞旧迎新的最佳时期。国家全面实行改革开放,放开宽大的怀抱海纳百川,百废待兴,人们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全民致富之路。虽然物质方面相对匮乏,但百姓也已经显现出对于精神更高层面的渴望与追求。因为内地的影
香港以至全球华人地区首个电视台亚视前身是丽的映声,于 1957 年 5 月 29 日启播,是收费电视台,成为香港甚至全球华人地区的首个电视台。于 1973 年 4 月 6 日易名为丽的电视并转为免费电视。于 1982 年 9 月 24 日易名亚洲电视。
亚洲电视。它曾是香港历史上的一家免费电视台,香港第一家电视台,也是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。1957年5月29日开业时名为丽的映声,以收费有线广播形式经营。1973年起改为无线免费广播,更名为“丽的电视”。1982年9月24日改名“亚洲电视”。
亚洲电视(ATV)正式宣布全面进军短剧市场,并成立亚视短剧有限公司。ATV的入局标志着短剧行业从“流量争夺”迈向“生态竞争”阶段。其以经典IP为内容基底、Web3技术为底层架构、RWA模式为资本引擎的三维战略,不仅为自身转型注入动能,更为行业提供了“内容+科技
大家好,我是今日头条的老炮儿写手“江湖散人”,今天是2025年6月6日,星期五,农历五月十一,下午4点刚过,窗外雨声淅沥,正是重温旧梦的好时节。看着你们刷短视频成瘾的样子,我不禁想起那个“万人空巷”的80年代——电视机前挤满人,只为追一部武侠剧的盛况。最近,一
如果说TVB的黄金年代是“庙堂之高”,用金庸宇宙和豪门商战框住观众的眼界,那么ATV更像是“江湖之远”,用剑走偏锋的题材和敢想敢拍的胆识,在九十年代港剧中劈开一条血路。从穿越武侠到朝堂权谋,从女性复仇到江湖奇情,今天要聊的三部亚视遗珠,正是用剑锋划破常规的典型
1997年的香港,回归的烟火照亮了整个亚洲,而亚视的三部神剧,恰似三颗璀璨明珠,在时代的浪潮中折射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芒。它们不是简单的电视剧,而是裹着烟火气的时代切片,让观众笑着流泪,哭着成长。烟火人间里的赤子之心主演:郑则仕、鲍起静、江美仪、邓浩光、张文慈、王